五道河村基本情况及工作规划
我们五道河村位于清西陵泰陵中心,全村共有328户、人口1228人,原有8个生产队,现在仍按原生产队模式分为8个村民小组。1—4组分布在泰陵前边的主村里居住集中。5—7组分布在泰陵后边的长达15华里的山沟里,第8队在昌陵后边的两道小山沟里。全村面积共有8千多亩。其中山坡面积占7000多亩,全村仅有耕地900亩,真可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我村由于原来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集体没有任何收入,虽然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使村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村集体这一块依然是白纸一张,十分困难,因此目前村里存在着很多问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1)村里的办公室目前依然借用着学校的两间房子,室内建设设置皆无,不象个办公的地点。
(2)村里的卫生环境很差,脏、乱、差的现象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3)村里的绿化、亮化问题也不能达标,上级来检查只能疲于应付。
(4)道路硬化方面,只是村里大街进行了硬化,主村里边的胡同以及通往六七八队的长达二十多华里道路尚未硬化。
(二)大农业、生产、生活方面
(1)村里1—4组的居民饮水问题是个难点,我村由于地质结构复杂,东半部的水井都是咸水,水质又苦又涩,村里原来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工程也已失效做废。所以人畜饮水问题是难点。
(2)大部分山坡虽然也承包到了农户名下,山上也进行了治理,栽上不同的树种,但是由于近几年于旱少雨,山上的收效不是很明显,这也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所以解决引水上山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因为我村人均耕地很少,不足1亩,所以我们还是应从发展方面入手。
(三)关于发展旅游业方面
我村地处清西陵中心,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应该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我村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不够全面,还有着很多制约因素。
今年我村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西陵镇党委和政府把我村列为了生态精神文明的村的行列。并安排了市、县两级领导来分包我村,我们一定不放过这次大好时机。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包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我两委干部通过研究,决定我们一定要豁出掉几斤肉也要做一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彻底改变人村的落后面貌,创造出一个稳定和谐新农村。
我们的工作规划如下:
(一)首先抓文明生态建设。从当前的焦点难点入手,解决村里的脏乱差问题,搞好环境整治工作
(1)把大街上的生活和建筑垃圾清除干净,街道两旁进行绿化。
(2)把办公室的办公环境加以改善,把高音喇叭重新接装,使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传达到户。加强和群众的沟通。
这两项工作保证在3月底以前完成。
(3)今年我们一定要解决好我村的人畜饮水问题,请有关部门调查论证,制定出具体规划及施工方案进行落实。
(4)解决道路硬化问题。首选在通往5—7组的必经之路处泰陵马槽沟上修漫水桥一座,宽6米、长25米,这是百年大计,利国利民工程,对文物保护有利,把环陵路至漫水桥这段路面硬化,把1—4组居民集中地方的胡同进行硬化,在道路硬化方面我们准备采取让群众自筹一部分,村里筹措一部分,请上级领导支持一部分的方针,使这项工作得以落实,具体的工程我们将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实行公开透明的进行施工,让群众进行监督,让领导放心。这项工作我们争取在4—5月份完成。
(二)从大农业方面
(1)我们的工作重心依然以发展林果业为重心,因为我村人多地少,山场大,尽是解决好引水上山工程,因为我们的山上已经有了好的基础,大部山上都已经挖了水平沟,载上了果树,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群众的收益肯定会大幅度有所增长。
(2)根据我们山上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好中药材的种植、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利用我们西陵知母的品牌优势,来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3)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好旅游业,使其成为我村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
(1)我们1—4组居住集中,地处泰陵跟前、环陵公路从村里穿过、而且这四个组60%以上都满族,所以进一步发掘满族文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今年争取使我村的满族农家游发展到10—20户,我们将借2008年奥运会的东风,搞好我们的旅游接待工作,使我们清西陵知名度让世人皆知。
(2)我们还将利用旅游优势来促进林果业的发展,我们已和北京滨河旅行社签定了合同,多发展一些采摘园,种一些亲情树,署名树等,使北京的游客在春夏秋冬的季节常来我们西陵观光增加回头率。